用户:经济革命
哥特巴赫猜想和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的辩证关系和方法提出来,如何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同时既满足个人需求又发展公有制。
个人发展注明;不以个人或少部分人所有的,属于集体或公有的生产资料地发展。可以个人或少部分人代表之。
军人的劳动力价值体现在储蓄的军队战斗力上,这种战斗力与科技实力统一。它只在战场上行驶劳动力的价值。平时是一种储备力量。
这个阶段的物质社会下的根本原因即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依然是所有权为主导。 你在意的物质,在意占有它的劳动力价值,即与它对等的交换价值,你是在意的它的交换价值即劳动力价值凝聚在它之中的以货币形式的交换来体现的这部分价值,这种占有的形式来被所有权支配你自己的意识形态,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零边际成本社会里边也有说明。这两本书,与共产党宣言也不谋而合。并且,它的发展与社会已经接轨。所以你不必迷茫。 现在这个世界,外在的意识形态基本上都是被物质支配的意识形态。内在的意识形态有一部分是唯物主义的。外在的被支配的意识形态,从量到质上的转变,就成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你只有稍微注意自己的思想,比如你在意你购买的东西,当你购买的时候是出于使用的目的还是占有的目的?我想大部分时候买东西是因为需要使用它。 但是,过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搁置它,而使它失去在一定时间内发挥它的使用价值的能力。这个时候,你在意的就是把它放在某个地方,不被别人拿走。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在意它的使用价值了,而在意你内心对物质的占有。 内心对物质的占有,是如何出现的?即对所有权的在意。所有权有价值的存在形态,才会使你在意它。这种形态,即外化物对人性的扭曲。 为什么会达到扭曲?因为可以在交换中获得财富的积累。人通过劳动力获得外化物的价值与增值。商人通过交换劳动力的外化物来进行价值交换获得剩余价值。 这种对交换价值的占有,体现的形态就是对物质的占有,即所有权的占有。 所以分析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变,就要触及使用权和占有权之间的关系转变。 在什么形态下,才会达到占有权失去价值,并在形态上脱离物质的,彻底失去其交换的意义? 而又是什么形态下,使用权会发展到代替占有权即所有权的程度? 这肯定是量到质变的程度。以后的社会,可能会有一个显著的生活细节,来解释使用权替代所有权的意识形态。比如当你购买的物质在你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将它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社会之中,而非搁置它,变成占有它的价值。 这就是共享的意义;价值共享,物归所有,各施其能,各尽其用,按需分配。 价值与物的分离,是高级社会化发展的体现。未来,人们会以搁置物质而感到羞愧,他会感到这是没有创造价值,只有人高度依赖物来创造劳动力财富的时候,才会真正意识到物的价值需要在使用权与所有权之间将之分离,并尽可能的发挥物的价值创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