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思想的体外保存与活动”的源代码
←
思想的体外保存与活动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 人的聪明才智,人类文明终将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古代,人类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悟就记录在岩壁、龟壳、竹简上,后来则记录在纸上,著书立说,再后来则记录在电脑上。后人不断的通过前人积累在头脑之外的载体上的知识进行学习,然后再补充回到大脑之外的载体上。<br> 在电脑出现之前,这些积累在人脑之外的知识是固化、静态的,只有通过人脑的学习,才使之激活。现在有了电脑,这些前人积累在头脑之外的知识除了继续供给后人学习,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对话,进行人脑之外的逻辑推理,运算,进而在人脑之外进行自我学习(机器学习),进行自我更新。继续发展下去,终将有一天,这些人脑之外的学习和推理能力将强于人脑,独立分离于人脑,成为比人类高级的物种。人类自己怎么办?每个人自己怎么办?<br> ---- 远古的时候,人的思想无法系统完整的进行描述和保存,只是一些简单的记述。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像现代那样方便的保存载体。<br> 那时,要记录什么,只能找一些石头、树枝进行辅助记录。进而采用了比较复杂的刻画符号或结绳记事的方式进行记述。<br> [[文件:花山崖壁画00.jpg|600px]]<br> 将要表达的思想画在岩石上<br> [[文件:结绳记事01.jpg|600px]]<br> 结绳记事<br> 《周易· 系辞· 上》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 之为书契。” 《九家易》 也说:“古者无文字,其 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 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 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 足以相治也。”<br> 人类发明了比较锋利的刀具之后,将想到的事情刻在动物的骨头,乌龟的甲骨上。<br> [[文件:甲骨文01.jpg|600px]]<br> 乌龟壳上的甲骨文 中国人发明了笔墨,但还没有发明造纸技术之前,人们用竹子削成竹片用来记述人的思想。<br> [[文件:竹简05.jpg|600px]]<br>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东汉晚期私人书信<br> [[文件:竹简06-1.jpg|600px]]<br> 郭店楚墓竹简 内含《老子》、《大一生水》、《五行》等部分内容,可惜不全。<br> 那时人脑已经进化到很聪明,只是思想的保存方式还很落后。比如我们今人仍奉为圣经的老子《道德经》,还只能写在竹片上或帛上。<br> [[文件:帛书02.jpg|600px]]<br> [[文件:帛书03.jpg|600px]]<br> [[文件:帛书05-1.jpg|600px]]<br> 《湖南長沙馬王堆简牍帛书》,1973年湖南長沙马王堆出土,资料非常丰富,包括二十多种书籍,总数多达十二万多字。这些资料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笔,书风多样,秦隶与汉隶书体并存。这批简牍帛书写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汉文帝前(公元168年),那时人的思想文化已经有很高的水平,只是保存的方式还很落后。 [[文件:广州图书馆02.jpg|600px]]<br> 广州图书馆内的藏书 [[文件:广州图书馆01.jpg|600px]]<br> 广州图书馆内部景观 [[文件:广州图书馆00.jpg|600px]]<br> 广州图书馆外部景观 [[文件:图书馆(数字)03.jpg|600px]]<br> 将纸质的图书数字化,成了数字图书馆 或直接编辑到网络上,如《维基百科全书》。<br> [[文件:维基百科全书01.jpg]]<br> 维基百科全书 数字化的思想记录(或称“思维文件”)保存于互联网上之后,就不是简单的像纸质书籍那样提供阅读,而是借助人工智能的作用,在互联网中进行自动的进行整理,为人类提供智能的信息咨询服务。这种智能信息服务能力已经强于人类的例子很多。比如,IBM 的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一档名为《[[危险边缘]]》(Jeopardy!)的益智问答节目中打败了两名最强的人类选手[[布拉德•拉特]](Brad Rutter)和[[肯•詹宁斯]](Ken Jennings)。事实上,[[沃森]]得到的分数比拉特和詹宁斯的分数之和还要高。批判者通常会忽视人工智能的意义:虽说人工智能可能在某些方面拥有超越人类的技艺,比如下象棋或开汽车,但人工智能却无法拥有人类智能广泛且精密的能力。不过,《危险边缘》可不单单是范围狭窄的任务。它的问题会以自然语言呈现,其中包括了双关语、暗喻、谜语和笑话等,且要求应答者必须具备运用人类现有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例如,[[沃森]]在韵律类问题中很快答对的一道题目,“一个泡沫状的馅饼装饰做的冗长乏味的演讲”,却难倒了拉特和詹宁斯。<br> 人们并不知道的是,[[沃森的知识库]]并不是由工程师提前编码设定的——它通过读取[[维基百科]]和其他几个百科全书网站(全部是自然语言文件)获得知识,所以沃森实际上并没有像你我一样读完这些文件。它可能读完某一页资料后就得出结论:“贝拉克• 奥巴马有56%的概率成为美国总统。”当然你可能也读过那一页资料,但你可能会认为这个概率是98%,因为你更善于阅读并深入理解文意。而沃森通过阅读两亿页文件,弥补了机器只能进行粗略阅读的劣势。这是因为,它拥有一个优秀的贝叶斯推理系统,能将所有索引信息集合起来,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奥巴马有99.9% 的概率竞选成功。它能够根据两亿页文件作出这样的推理,而这一巨大的阅读量足以在《危险边缘》三秒钟的时限内完成。<br>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思想的体外保存与活动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